唐尧在线→做唐县地区最有价值的网站
 
 
 
 
保府都市网logo
 
 
郭氏铁板浮雕:秉承匠心传文韵
 
发布时间:2021-02-08 13:47 来源:河北新闻网
 
 

  郭海博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非遗联盟社团的留学生们讲解铁板浮雕创作要领。(资料片)郭墨涵供图

  錾刻工艺在我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匠人用粗细不同的錾头和锤,在金属上敲打刻画出起伏变化、气韵生动的浮雕图案。时代演进中,总有匠人守心传艺,用錾刻工艺留住人间烟火,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一席之地。河北省非遗项目“郭氏铁板浮雕”传承人郭海博和他的女儿郭墨涵,便是其中的代表。

  郭海博对铁板浮雕的情有独钟,源自青年时期的一次北京之旅。“1974年11月,我随父亲到北京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那是我第一次在石头上看见雕刻的浮雕艺术,内心特别震撼。”自此,郭海博对浮雕上心了。

  上世纪80年代,定居石家庄的郭海博在当年的解放路商场买了个维纳斯石膏像,又跑到井陉山里挖红胶泥,自己琢磨着捏起来。完工后的作品虽然有些粗糙,却受到了专业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可泥塑作品易开裂破碎,郭海博不得不寻找其他材料。几经波折,最终选定了在铁板上进行创作。“铁板价格较低,而且延展性也不差。”郭海博说。

  “在铁板上创作浮雕是个新领域,能借鉴的经验很少。”郭海博查阅了很多资料,从零开始研究、探索。勾錾、锤锻、烧蓝、抛磨、烧色、打蜡……30多年的千锤万錾中,郭海博撷取古人錾刻、冷锻工艺,传承创新出铁板浮雕锻塑技法、彩铜浮雕烧色技法等多项新工艺,续写出当代故事。“郭氏铁板浮雕”这一独特的雕塑形式,也填补了金属浮雕领域的一大空白,自成一个新的艺术流派。

  每种材料都有独特的性格气质。常人眼中,金属冷硬,但郭海博知道,它们也有着柔软生动的一面。耐心的一錾一锤间,从扁平到凹凸,从生硬到圆润,从无神到有神,每件作品都带有钢铁与生俱来的厚重。而创作者凝心锤打中散发出来的力与美,本身就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1999年10月,郭海博应邀参加“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他的铁板浮雕创作演示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现场被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郭海博对铁板浮雕艺术的深情守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女儿郭墨涵。自幼在父亲工作室中耳濡目染,郭墨涵自然而然也拿起了錾和锤,循着父亲的脚步走着。

  “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融入生活。”为了让“郭氏铁板浮雕”真正走进大众生活,郭墨涵在父亲专注于工艺收藏品创作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将艺术和实用相融,开发出一系列非遗文创品——大漆彩铜茶针,手工纯铜茶拨、香插等。走进生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再仅仅是书中的符号,还成为服务生活的文化资源,并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得以传承与传播。

  现在,“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已经走进高校课堂。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的“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郭海博郭墨涵铁板浮雕大师工作室”“大学生铁板浮雕传习室”,已经成为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魅力的校园平台。郭墨涵还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组织起非遗联盟社团,吸引了来自孟加拉国、蒙古国、缅甸等国家的十余名留学生。

  郭海博铁板浮雕艺术馆经常参与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师生、美国威诺纳州立大学和立陶宛马格努斯大学的教授、韩国工艺美术代表团等都曾到这里来参观、交流。“郭氏铁板浮雕”艺术将中华之美传播到世界各地。 (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责任编辑:
编辑006
更多
 
 
 
唐尧在线提醒您重点留意网页中出现的以下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唐尧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频道主编还推荐您阅读以下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上一篇:京石共建石家庄蔬菜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您可能还喜欢阅读→下一篇:网上预约 邯郸21家A级旅游景区春节期间正常开放
 
     
 
 
 
 
 
 
 
 
 
 
 
 

 

         
 友情链接
     
更多   
 
 
 
 
 
 
 
 
 
 
 
 
唐尧在线©版权所有 法律顾问:河北朔正律师事务所 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