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清晨,不少人仍在睡梦中,鹿城区仓桥街三乐亭那盏温暖的灯已被点亮,义工们忙着制作汤圆、麻糍等。前一天刚上完夜班的小伙阿转(化名),仅睡了几个小时就加入忙碌的人群中。随后,他将跟随一组人员到大南街道荷花社区开展“冬日送暖”活动。
你可能不知道,乐观、做事认真的阿转几个月前还是一名流浪汉。他从起初的“接受帮扶”到现在的“参与公益献爱心”,这一转变离不开三乐亭传递的真诚和暖意。2014年以来,三乐亭义工队队长蒋进福等人通过多种方式帮扶了一批流浪人员,让他们感受到温州的大爱。
“由一碗粥、一杯茶,延伸到一个人,这体现了‘善亭’敬重人格之善。”温州一位长期从事善文化研究的专家这样评价。
三乐亭是如何关注、帮扶流浪人员的?答案,就藏在几个事例中。
给流浪汉一个温暖的落脚点
在几支送温暖的队伍相继出发后,三乐亭里的人们也没有片刻闲暇,门前炊具依旧热气腾腾。义工们将煮好的汤圆捞出,沥几下水,撒上黄豆粉,再装入贴有“三乐亭”标签的餐盒中。
这些标签是新来的阿斌(化名)贴上去的。阿斌是新温州人,双腿膝盖以下截肢,依靠义肢行走。2019年他曾在乐清柳市一家企业上班,被岗位优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市区温州国际大酒店一带沿街行乞。12月中旬,在蒋进福的安排下,他在三乐亭后面的老房子里住下来,“这里有吃有住,肯定比待在外面露宿街头的好。”
以前,阿斌会一直睡到自然醒,但来到三乐亭之后,他会在早上8时左右起床,有时会更早。对于他的变化,三乐亭义工队的麻美华看在眼里,“一直觉得他本性不坏,应该是不善于表达。过来没多久,他就自己买配件把住的房子里的水龙头修好了。现在一有时间,他就会帮忙贴标签、打扫周边的道路,挺上心的。”
蒋进福说,他们没有对阿斌提出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如果他想做,会安排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部分是贴标签等轻体力的活,因为他下肢使不上力。”
如何看待自己的志愿服务行为?“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情做,身体健康。”谈及这十余日的感受,阿斌说,“生活环境变好了,不用担心下雨天躲在哪。现在做的事也能收获其他人的善意微笑,感觉真的不一样!”
帮肯干事的小伙子实现再就业
临近中午,阿转跟随大部队从荷花社区回到三乐亭,远远地就能看到他灿烂的笑容。“现在他可忙了,晚上要到小区里当保安,白天还参加这里的志愿服务活动。”麻美华评价阿转为人善良乐观,做事上心,现在快成为三乐亭的主力,经常冲在前面。
据了解,阿转此前在周边的建筑工地工作过,后来因为工程量减少而被施工队辞退。由于缺少了主要经济收入,无奈之下他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一日三餐到三乐亭解决,晚上在路边或高架桥下找个地方睡觉。
“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就问他愿不愿意来三乐亭,条件可能不是很好,就是搭个简易点的帐篷先住下来,然后再想其他办法。”蒋进福说,在他的建议下,今年6月阿转也来到三乐亭,暂时住在烧伏茶的阁楼间。
蒋进福说,阿转做事很勤快、卖力,像烧伏茶中的一些体力活,都是抢着干,“说实话,我们这里需要一个体力好、能干重活的人,但他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和选择,不能老想着让他和我们这群老人在一起。所以,我经常鼓励他试着找新的工作,也给他推荐工作。”
12月初,在蒋进福的推荐下,阿转被一个社区的保安队长看上,招其入保安队,工资一个月3000元左右。
“现在多了保安这份工作,再两头跑不会觉得累吗?”记者问。
“没有啊,做慈善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阿转依旧保持着标志性的笑容,他接受过帮助,也想通过做慈善给其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让失能患者过上体面的生活
在三乐亭后面有一排矮小的老房子,阿斌等10余人目前暂时居住在里面。
三乐亭义工队成员周曼华每个月都会自掏腰包给他们包点生活费,金额不大,但薄薄的红包装着她的善意。有时,她还会给他们购置些衣物或生活用品。轮到义工俞淑华值班时,她会将做好的饭菜端到那些行动不便的人面前。
在居住于此的人员中,55岁的阿贵(化名)最特殊。他是一名失能患者,12月初被确诊为直肠癌,现在已被送往医院治疗。
众所周知,直肠癌患者的排泄物经常不小心漏出来。“在确诊前,我们都觉得奇怪,他怎么会把排泄物弄得到处都是,整个房间气味刺鼻。”蒋进福说,面对此番情景,三乐亭义工队的成员没有避之不及,而是努力克服困难,帮阿贵清洗身体,整理打扫房间。
其中,义工周容容最令人敬佩。“没什么,既然由我们负责照顾,就应该让他们活得更体面。在我眼里,他和小孩子差不多,只要调整好心态,这些困难都能克服。“
“成为流浪汉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压力、尊严问题等。现在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如果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到他们,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即使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蒋进福说,在各个领域,都有温州人带着满满爱意留下的动人义举,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投身公益服务行列,续写爱与温暖的城市故事。